直美醫美爭議

台灣近期直美醫美爭議 Q&A懶人包

近日本土醫美不幸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震盪,讓醫美安全、醫師資格與政府監管等議題再度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。媒體與網路上出現大量討論,「直美醫師」是誰?PGY 訓練到底重要在哪裡?特管辦法修法又與民眾有什麼關係?這些看似複雜的名詞,其實都指向同一個核心──醫美產業該如何在「安全」與「發展」之間找到平衡。

在情緒與輿論高漲之際,更需要用專業角度重新梳理事件脈絡,釐清背後真正的爭點,才能避免誤解、恐慌與錯誤資訊。本篇文章以簡明 Q&A 方式整理目前議題重點,希望讓民眾更容易理解,也協助政府、產業與醫療人員朝共同目標前進:打造更安全、透明、值得信賴的美容醫學環境。

Q1. 什麼是大家最近在討論的「直美醫師」?

「直美」其實是「直奔醫美」的縮寫,指的是:

醫師在醫學系畢業並通過國考取得醫師證照後,沒有完成兩年 PGY(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),就直接到醫美診所執業的醫師。

這群醫師在法律上是「有執照的醫師」,但因為缺少完整的臨床訓練,被稱為「直美醫師」,引發醫界與社會對 臨床經驗是否足夠、是否有能力處理醫療風險與併發症 的質疑。

Q2. 衛福部最近對「直美醫師」做了什麼新規定?

2025 年 11 月中旬,衛福部預告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》(簡稱「特管辦法」)修正草案,並在 11 月 26 日與 40 個醫界團體開會後,初步達成共識:

重點有兩項:

  1. 未完成 PGY 的醫師,不得直接從事醫美業務
    • 對象:108 年(2019 年)以後畢業的醫師
    • 規定:必須完成 兩年 PGY 訓練,才能從事美容醫學相關業務。
    • 意義:等於宣告「直美醫師」這個模式 將被關門、走入歷史
  2. 強化醫美管理與病人安全
    • 較高風險的美容醫學手術,納入更嚴格的資格與登記管理。
    • 未來是否將部分醫美納入類似醫院評鑑的管理架構,仍在討論中。

Q3.為什麼政府要要求「一定要先完成 PGY 才能做醫美」?

官方與許多醫界團體給出的理由,核心都圍繞在 病人安全

  1. PGY 是基礎臨床能力的「底線」
    • 醫美不只是「打針、雷射」這麼簡單,
      牽涉到麻醉、出血、感染、血管栓塞、休克等風險。
    • 有完整 PGY 的醫師,面對突發狀況時,比較有能力辨識與處理危急併發症,或及時轉介。
  2. 醫療不該只剩下「漂亮成果」,而忽略「看不見的風險」
    • 許多醫美糾紛,是在發生併發症時才發現「原來醫師沒有在醫院受過完整臨床訓練」。
  3. 讓醫美回到「醫療專業」本質
    • 社會對醫美的期待,已經不只是變美,而是「在安全前提下,變得更好看」。
    • PGY 規定是希望 美麗之前,先把安全顧好

Q4. 這次特管辦法修法,對病人有什麼實際影響?

對多數美容醫學求診患者來說,最直接的影響大概有以下幾點:

  1. 未來幫你做醫美的醫師,基本功必須更扎實
    • 2019 年以後畢業的醫師,一定要完成 2 年 PGY 才能做醫美
  2. 高風險美容手術會被列管得更清楚
    • 像是削骨、中臉拉提、大量抽脂、腹部整形等高風險手術,
      本來就納入特管辦法管理,這次修法會再強化醫師資格與場地要求。
  3. 直美醫師被要求回到醫院接受pgy訓練,會造成服務量減低,如果患者想要做簡單的光電雷射或微整注射(例如:電波拉皮、音波拉皮、皮秒雷射等治療),可能面臨沒有醫師操作的情況下,被迫出國到韓國或上海進行相關治療。
  4. 高風險手術例如隆鼻、隆乳、削骨,如果診所因為無法通過美容醫學品質認證而必須暫停這些治療的話,那麼民眾想做這類手術可能必須到醫院或者出國治療。

Q5. 我怎麼知道自己找的醫師是不是「直美」?會不會不安全?

目前尚未有政府公開的「直美名單」,但病人可以做幾件事來保護自己:

  1. 直接問診所或醫師
    • 醫師是否已完成 PGY 訓練
    • 是否具備相關專科醫師資格(例如:整形外科、皮膚科、耳鼻喉頭頸外科等)?
  2. 看診所的態度
    • 是否願意清楚說明醫師的訓練背景與專長
    • 是否只著重「價錢優惠、效果多好」,卻對醫師訓練避而不談?
  3. 觀察是否重視風險與術後照護
    • 是否主動說明可能風險與併發症?
    • 是否有清楚的緊急處理/後送流程?

一間診所若願意 主動揭露醫師資歷、專科資格與訓練過程,通常風險意識也會比較高。

台灣近期直美醫美爭議 Q&A懶人包

▲專業醫師經過扎實訓練 提供病人高品質的醫療服務

Q6. 這些新規定,對醫美診所本身有什麼改變?

以診所的角度來看,特管辦法修法與 PGY 規定代表:

  1. 人力布局要更長期規劃
    • 無法再大量倚賴「剛拿到照就來醫美」的年輕醫師。
    • 必須與完成 PGY 或已有專科資格的醫師合作。
  2. 高風險手術門檻提高
    • 執行削骨、大量抽脂等手術的醫師資格與場地要求愈來愈嚴格。
  3. 醫美產業從「快速擴張」走向「品質管控」
    • 對短期獲利來說可能是一種壓力,
    • 但對整體醫療品質與病人信任度,長期來看是正向的。

參考資料

衛福部預告修正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》草案
https://join.gov.tw/policies/detail/aa80a3ab-cab2-49ab-bf59-d6b3c92e2c5b

衛生福利部 — 特管辦法內容與修正資料
https://www.mohw.gov.tw/dl-46045-5b88f765-86c1-4991-81c2-0c60f91363ea.html

衛福部 — 美容醫學高風險手術登記與醫師資格
https://dep.mohw.gov.tw/doma/fp-997-41564-106.html

衛福部新聞稿 — 再生醫療法三讀通過
https://www.mohw.gov.tw/cp-16-78933-1.html

Yahoo 新聞(醫美高風險手術須經評鑑)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A8%BA%E6%89%80%E5%81%9A%E9%AB%98%E9%A2%A8%E9%9A%AA%E9%86%AB%E7%BE%8E%E9%A0%88%E7%B6%93%E8%A9%95%E9%91%91-%E8%A1%9B%E7%A6%8F%E9%83%A8%E9%82%80%E9%86%AB%E5%AD%B8%E6%9C%83%E8%A8%8E%E8%AB%96-%E5%9C%96-063221489.html

公民媒體 Civil Media — 醫美修法爭議評論
https://www.civilmedia.tw/archives/136327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