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脂術後腿更容易水腫?

抽脂術後腿更容易水腫?

抽脂手術向來被視為雕塑身形的利器,但有部分人術後卻驚訝地發現—「怎麼腿比以前更容易腫?」這究竟是手術副作用,還是身體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出現的假象?景升診所邱正宏醫師指出,抽脂後出現的水腫,大多屬於暫時性現象

抽脂不會破壞淋巴循環

早期傳統抽脂確實有可能因操作過程造成組織損傷,但近年技術、儀器大幅進步,包含超音波溶脂雷射溶脂等微創方式,能先將脂肪乳糜化再溫和吸出,極大程度降低對血管與淋巴的損傷。醫學文獻顯示,這些技術雖會造成輕微發炎反應與短期腫脹,但淋巴結構本身仍能保持完整,術後循環功能不致長期受影響。

「簡單說,抽脂不會讓你的身體『壞掉』,只是讓它暫時在修復。」專家指出,組織受創後必然產生局部腫脹,這是免疫系統啟動修補的自然反應。

為什麼術後仍覺得「比以前更腫」?

多數人在術後一到三個月間會經歷明顯腫脹。這並非真正的水腫,而是組織液聚集與代謝變慢的結果。邱醫師解釋,年輕、代謝快的族群可能在兩週內就消腫,但若年紀稍長或循環代謝較差,恢復期可能拉長至兩、三個月。

另外有些人會出現另一種「視覺假象」:脂肪層變薄後,即使輕微液體滯留,也會更明顯地浮現出來。「原本脂肪厚,腫一點你看不出來;現在脂肪薄,一點點水分就會讓你覺得整條腿腫起來。」這是人體結構變化導致的視覺落差,不代表手術出了問題。

小腿變細後更「顯肌」 水腫更明顯其實是假象

許多女性抽脂後會驚訝於腿部線條變得更「緊實」,但同時也發現—只要站久或天氣熱,小腿就容易浮腫。這同樣與脂肪層變薄有關。當脂肪支撐層減少,底下的肌肉線條更明顯,稍微滯留的水分就會顯現出隆起或緊繃感。「這就像冬天穿厚大衣,看不出身材細節;夏天換成貼身衣,一點小變化都看得見。」邱醫師笑說,這種「假性腫脹」其實是變瘦後的自然結果。

如何改善抽脂後的水腫?

如果水腫僅限於術後三個月內,多半屬於正常修復期,無需過度擔心。
不過若超過三個月仍覺得腫脹或緊繃,邱醫師建議可透過以下方法改善循環、促進代謝:

術後保養建議

  1. 避免高鹽飲食:前一晚攝取過多鈉會造成體液滯留,隔天水腫更明顯。
  2. 睡覺抬高下肢:腳部略高於心臟,幫助靜脈回流。
  3. 穿著彈性襪:增加外部壓力,協助組織液循環。
  4. 輕度活動促循環:可坐著時讓小腿肌肉微收縮,例如辦公時輕輕墊腳尖。這樣能促進靜脈回流,不會讓小腿變粗。
  5. 避免久站或久坐:長時間同姿勢容易造成下肢液體積聚。

醫師提醒:「你不需要做劇烈運動,只要保持肌肉持續微收縮,就像幫身體開啟一台天然幫浦。」

抽脂術後三個月是恢復關鍵期

多數抽脂術後的水腫都會在三個月內自然消退。隨著組織修復完成、膠原重建、循環恢復,線條會越來越明顯。許多人誤以為抽脂後的腫脹是手術造成的「後遺症」,事實上,它是身體在修補、循環重新建立的必經階段。只要耐心等待、搭配正確的保養與飲食,這些短暫的不適最終都會轉化為理想的線條。

更多資訊可參閱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

返回頂端